<中东欧研究>王弘毅:波兰或被推向美俄对抗“桥头堡”
【中东欧研究】王弘毅:波兰或被推向美俄对抗“桥头堡”
作者系华东师范大学中东欧研究中心研究人员、华沙大学欧洲研究中心访问学者
2020年8月3日,美国国防部发布了关于美波《加强防务合作协议》的声明。根据该协议,美国将向波兰增派长期轮换驻军约1000人,届时驻波美军将由原来的4500人扩大到近5500人,包括美军第五军司令部的前沿人员、一个师司令部和有关的情报、监控和侦察人员。
这一声明引发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原因在于美波的战略再接近或将引发俄罗斯的强烈反应,扩大美欧之间的裂痕,恶化中东欧地区的安全局势。
美防长埃斯珀7月29日宣布驻德美军将从约3.6万人削减至约2.4万人,撤出的约1.2万人中近5600人将部署至其他北约国家。
早在2018年,波兰总统杜达访问美国时,就邀请美国在波兰建立永久性军事基地,甚至提议将该基地命名为“特朗普堡”。但鉴于美俄在中东欧地区的竞争态势,一旦美国在波建立永久军事基地,势必会触发俄罗斯的敏感神经。因而,特朗普没有明确回应波兰的诉求,他表示:“我不会谈论永久或不永久”。不过,美波双方都重申了对北约共同防御条款的承诺。美波一致认为,美国在波扩大军事存在将强化北约的威慑能力,美国有计划在短期内增加约1000名驻波美军。
2019年6月,杜达再度访问美国并与特朗普会晤。双方在军事领域达成了《联合防卫合作宣言》,主要内容包括:波兰和美国总统同意购买32架新的F-35战斗机,并决定增加1000名驻波美军。但扩大驻军计划在2019年结束之前依然没有得到落实。
直到2020年6月24日,杜达作为新冠疫情期间第一个访问美国的外国元首,与特朗普共同发表了联合宣言。宣言明确指出,将有1000名美国士兵从德国转移到波兰。
美国增强在波驻军的动力
推动美波战略再接近的动力主要有两方面因素。
一是美俄关系的对抗性,构成了美国强化在中东欧地区以波兰为战略支点、强化对俄延伸威慑的主要动力。自冷战结束以来,美俄关系的主基调一直以对抗为主,两国关系从中东到北非再到欧洲,分歧、对抗甚至是冲突长期存在。
特朗普执政以来,鹰派人物主导美国安全事务,主张对俄采取以提高威慑力为核心的平衡战略。例如,美国2017年的《国家安全报告》明确将俄罗斯视为修正主义国家和主要竞争对手之一。特朗普政府的《核态势评估报告》同样指出,俄罗斯已经表现出不惜使用武力改变欧洲地图并将其意愿强加给邻国的趋势。
另外一个因素是波兰对美国提供安全保证的诉求提升,这与波兰的不安全感密切相关。与美国的西欧盟友不同,历史上波兰遭受的数次瓜分都与俄国有关。加之与俄罗斯飞地加里宁格勒毗邻,俄罗斯当前在该地区部署了波罗的海舰队和反导设施,以及2008年俄罗斯格鲁吉亚冲突和2013年的乌克兰危机事件,导致波兰的不安全感增强。
波兰反对派、俄罗斯和德国均质疑
美波《加强防务合作协议》的签署引发了包括波兰国内、德国和俄罗斯等方面的质疑。
首先在波兰国内,波兰主流媒体《共和报》将该协议称为“甜蜜的苦药”。原因是美国从德国大规模撤军本身就会导致欧洲整体安全遭到削弱。
杜达在大选前夕访问美国,为《加强防务合作协议》的最终签署做好了铺垫。然而,杜达此举招致了国内反对派的广泛批评。公民纲领党议员、前外交部长西科尔斯基直言不讳地指出:“杜达在6月25日访问美国是一个错误举动。原因是美国大选将在11月举行,总统宝座花落谁家仍有悬念,而现政府过早地将所有筹码都放在了特朗普的连任上。”一旦特朗普没有成功连任,波兰与美国已经达成的或正在计划的双边合作或将落空。波兰政治家瓦文萨也对杜达的访美举动予以批评,在他看来波兰不止一次被盟友抛弃过,纸面上的协定并不会为波兰带来真正的安全。
其次是俄罗斯方面的战略回应。俄议员普什科夫认为,美增兵波兰行为正在促使波兰成为美国在东欧的军事基地和反俄桥头堡。俄罗斯《观点报》报道,俄罗斯杜马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什维特金指出:“美国增兵波兰的行为或将导致俄罗斯同等规模的战略回应,而波兰的安全会因为美国驻军的增多而越来越差。”值得注意的是,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于2019年4月底就曾表示,美国若增加在波兰驻军人数,将破坏俄与北约签署的双方关系基本文件,而美国增兵波兰也不会令欧洲更安全。
最后,德国方面的不满。德国自由民主党国防政策发言人齐默尔曼指出,美国从德国撤军原本是想惩罚德国,但实际上也损害了美国的自身利益。因为,美国此举打击了欧洲主要盟友,破坏了跨大西洋联盟的团结。由此可见,美国将驻欧美军从德国大量撤出,却又加倍倚重波兰的举动,已经招致了德国盟友的不满,扩大了双方的战略分歧。
北约在1997年曾向俄罗斯承诺,将避免在东欧国家永久和广泛地部署部队。一旦公然违反该承诺,俄罗斯势必会作出强烈的战略回应。因此,美国方面会审慎评估违反该承诺所引发的严重后果。
-------波兰向美国靠近。